相关文档_成功案例_360体育赛事直播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_无插件高清直播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622-0002

在线咨询咨询

相关文档

来源:360体育赛事直播    发布时间:2024-07-08 02:57:50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3月28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站上90元/吨高位,碳配额(CEA)价格首次突破90元/吨。3月29日,全国碳市场盘中最高价为90.67元/吨,收盘价90.66元/吨,再度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较前一周收盘价上涨8.15%,较2月29日收盘价上涨11.05%。而2月份收盘价已经环比上涨13.59%了。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分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碳市场日均收盘价为82.82元/吨,相较于2月份日均收盘价76.94元/吨上涨7.6%。成交量方面,3月份全国碳市场活跃度在2月份基础上继续回升,日均成交量为16.97万吨,环比上涨5.8%。

  再回看一下2023年情况。2023年,碳配额成交量为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总成交额144.44亿元,是2022年的5.1倍。从碳价波动来看,碳配额最高成交价为81.67元/吨(2023年10月20日),最低成交价50.52元/吨,全年配额成交均价为68.15元/吨,较2022年均价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均价上涨59.04%。而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开盘价为48元/吨,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均价仅为42.8元/吨。

  这些市场成交信息都显示出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尤其是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碳价一路走高,让各方真切感受到全国碳价格发现机制正在初步形成。

  近期这一波碳价上涨,可以看作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涨势的接续,简要归结为4个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市场需求有了新变化。第二个履约周期,发电企业配额分配基准值下调,更多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根据碳试点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经验,成交量存在很明显履约驱动现象,但随着第二个履约周期清缴履约工作的全面展开,未来碳价预期上涨,控排企业的配额配置驱动性明显增强。

  二是市场惜售推高碳价。因为重点控排企业持有的碳配额可移转到下一个履约周期,且在配额存量有限和预期未来配额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重点控排单位出于未来履约考虑,更加珍惜手上的配额而主动选择惜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换手率约为2%,2022年全国碳市场换手率为2%~3%,低于7个试点碳市场约5%的平均换手率,更远低于欧盟碳市场约500%的换手率。

  三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供应有限。据估计,市场上存量CCER只剩余两三千万吨,没有新签发的CCER来满足企业第二个履约周期的配额抵销。原因主要在于,新CCER从项目启动开发到第一笔减排量签发,需要完成项目设计文件公示、项目登记、减排量监测报告公示、减排量登记4个流程的规定动作,至少70个工作日,因而在第二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12月31日前,是没有可能完成的。

  四是履约时间安排提前产生一定的影响。相比第一个履约周期,第二个履约周期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确保2023年11月15日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而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的要求是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第一,碳价在非履约期碳价持续走高。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一直呈现“履约型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量存在非常明显的“潮汐现象”。如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其中临近履约的11月—12月份成交量占比82%;2022年全国碳市场交易也大多分布在在年初和年末,年中表现较为低迷。同时,按照往年惯性,履约期结束后,全国碳市场会步入萎缩阶段,价格走低、成交缩量。然而,自今年1月中旬起,全国碳市场行情报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形成一波涨势。

  我们深究内部原因,碳价持续走高,应该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并即将生效(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以及全国碳市场加速扩容等消息有直接关系。《条例》第九条明确,碳排放配额实行免费分配,并依照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的方法。之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条例》出台后不再新建地方碳市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和企业不再参加地方试点碳市场,即不重复管控。配额收紧并推行有偿分配影响未来预期。

  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也不断传来消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从全国碳市场主管部门的行动上分析,行业扩容有加速推进的迹象。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出电解铝行业即将被纳入强制性碳市场的信号。3月30日,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透露,正在组织钢铁行业碳核算指南,包括配额分配等各种技术准备工作,目前各项文件已基本准备就绪。今年下半年,钢铁等行业将开展企业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月度存证工作。而在去年第4季度,水泥、钢铁、铝冶炼已经更新了核算报告模板。

  此外,也不排除参与碳市场的投资机构利用新旧CCER切换关键年度,提前大力推高碳配额价格,以带动CCER价格同步走高而获利。

  第二,欧盟两大市场碳价暴跌。今年初以来,欧洲地区两大碳排放交易体系价格大大下滑,英国碳价降幅更大。其中,欧盟碳价于2月23日创新低,跌至54.21欧元/吨,进入3月虽有所回升,但仍仅维持略高于60欧元/吨的水平。根据全球经济指标网最新统计数据,截至3月19日,欧盟碳价为63.13欧元/吨,今年初以来下跌超过31%,较去年2月历史最高点下跌超40%。

  在欧盟碳价下跌的同时,英国碳价也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英国碳价在2月份第一周跌至31.48英镑/吨(约合36.84欧元/吨)的历史新低,后期虽略有上涨,但3月份整体价格水平仅约40欧元/吨。《金融时报》汇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月份第二周英国碳价较去年同期下降43%,处于2021年5月英国碳交易机制启动以来的最低水平。

  究其原因,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制造业增长放缓、暖冬、高通胀等多重因素影响,欧盟碳价出现下跌。一方面,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给欧洲能源和经济带来冲击,欧洲对能源安全的诉求开始强于能源转型,导致化石燃料重新抬头;另一方面,2022年7月以来,欧元区制造业一直在收缩,经济衰退预期和高通胀导致企业手中拥有大量可用的排放许可,不急于购买新的排放额度。根据标普3月最新统计,欧元区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0个月萎缩,这导致证券交易市场出现抛售碳配额现象,碳价缩水在所难免。而经济景气是全球“同此凉热”的,难以出现某个独立碳市场会一枝独秀的。

  总而言之,全国碳交易价格屡创新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映了政策的推动、市场需求的变化、投资者行为的转变、企业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乃至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合作的加强和竞争的加剧。这一些因素共同作用于碳交易市场,也将推动各市场主体向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能耗双控”升级到“碳双控”,“十五五”期间,将建立重点行业和区域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中国碳市场交易机制面临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这一转向预示着全国碳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实现更大规模和更广泛的覆盖,也将推动企业减排意识和行动的加强。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扩容深化,业内普遍预计,碳价还将持续走高。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碳价指数显示,2024年4月,全国碳配额的买入价格指数为199.29点,上涨11.47%;卖出价格指数为191.15点,上涨10.49%;中间价格指数为195.01点,上涨10.96%。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碳金融高峰论坛上,武汉大学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利用计量经济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手段,预测到2030年,碳价格将提升为130元/吨~200元/吨;到2050年,碳价格将逼近1000元/吨关口;到2060年,碳价格将冲上2000元/吨。《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十四五”期末,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105元/吨;“十五五”期间,预计突破200元/吨;到2030年底,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

  在CCER签发重新再启动的背景下,全国碳市场接下来的走向也受到更多关注,对碳价影响巨大。

  总体上看,未来碳交易价格能否大面积上涨取决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若受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社会意识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碳排放权的供给紧张,碳交易价格可能会大面积上涨。然而,这也依赖于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复杂变化,因此,预测具体的价格趋势仍然具有挑战性。

  非常确定的是,碳市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深远且巨大,需要提前准备与充分应对。

  下一步,国家第一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是有数量基础的。这3个行业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5%,加上电力行业的45%,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就纳入到了全国碳市场,可最大化地发挥碳价的激励作用,确保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双碳”目标。

  外部绿色贸易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影响角度,要把欧盟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级予以考虑。CBAM初期将对我国水泥、钢铁、铝、化肥、氢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出口带来绿色壁垒与风险。长久来看,产品覆盖范围将会扩大至EU-ETS(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所有行业。因此,市场扩围不仅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也将提升我国在国际碳定价领域的话语权。

  第一,切实加速碳排放水平降低。要将碳排放管控作为公司制作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将内部工序碳成本概念融入公司制作决策各环节中,并完善各部门职责。加快实施极致能效改造与能源转型,应该成为当下钢铁企业减碳的优先工作;快速推进先进低碳研发技术及示范,布局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低碳技术研发。

  第二,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首先,夯实“碳双控”基础能力。完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统一规范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核算范围、口径、方法,实现“碳双控”目标指标的跟踪评估。其次,推动碳排放管控数智化升级,研究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碳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为应对“碳双控”提升软硬件基础能力。最后,加强建立企业内部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质量完整真实准确。

  第三,研修掌握市场规则。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碳排放数据管理、定期的数据报送、年度排放报告编制与减碳潜力分析。加强对CBAM有关政策的跟踪和了解,明确数据信息报送的具体技术规则、流程与应对之策。(刘仕君)

  【1】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guisheng.


上一篇:【48812】黑龙江省两年内置换1700万吨低质煤

下一篇:【48812】高新区引入首家专门从事抛弃资源收回再利用外企

成功案例

更多案例
360体育赛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