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622-0002
2月28日,《中国矿业报》“经典展示版”整版讲述四川省地质局135队的涅槃之路。(全文如下)
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而成立于西南地区最早的煤矿勘探专业队伍——135队,因煤而生,为矿而来,一代一代的135人,70年风雨兼程,70年筚路蓝缕,70年硕果累累。70年不忘初心以煤为主实现多元化找矿,坚守地质勘查立队之本。
70年的发展,135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承创新、求实奋进”的企业文化和“人企共进”的管理模式。70年见证了135队越是艰险越向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胆识、气魄和风骨;70年来,135队坚持关心关注每一位员工,135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经过70年磨炼洗礼的135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成熟和稳健,更能应对挑战!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势必要求135队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而及时作出调整自己的发展趋势,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新时代135队再踏新征程,135队将继续坚持“地质勘查立队、大岩土稳队、投资建设富队、新兴地质强队”的发展思路推进135队高质量发展。
“树理想,爱地勘,转战南北几十年,千难万险何所惧,我为祖国找能源。宁肯我辛苦,振兴一三五,全队上下齐努力,振兴一三五。”时光倒流30年,在乌蒙山区、川黔结合部的古蔺群山中传出一阵歌声,这是四川省地质局135队勘探队员们工作之余最爱唱的歌曲。这是一支因煤而生、为矿而来的地质队,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第一支从事煤田地质工作的勘探队。
自1953年建队以来,四川省地质局135队(以下简称“135 队”)承担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的资源勘查(勘探)及部分页岩气勘查项目,并开展大量的成矿预测、资源总量预测、重要矿山深部接替资源勘查、川南地区地震影响因素分析等科学研究。在计划经济时期,135队响应“能源先行,为国找矿”的号召,连续参加了找煤四大战役(南桐会战、松藻会战、川南战役、筠连会战),完成了 190余个井田(勘探区)的勘查任务,累计查明煤炭储量120多亿吨,既育炼了一代又一代135人,又掌握了翔实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在西南地区开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经验。
多年来,135队坚持发展地质主业,尝试多种经营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以“地质勘查立队、大岩土稳队、投资建设富队、新兴地质强队”为发展思路的综合型地勘队伍。尤其是“十三五”以来,135队经营取得不俗的成绩,全队共承担项目2866个,实现对外营收28亿元。
四川少煤,但随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用煤量随之增加,找煤势在必行。经过几次会战,川南煤田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较为可观,拥有煤炭资源量82.6亿吨,其中筠连、芙蓉矿区均得到一定效果开发,但同属川南煤田的古叙矿区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开发利用。
原135队总工程师戴修福告诉笔者:“虽然川南煤田储量丰富,但给外界的印象一直不好,认为都是灰分、硫分两高的劣质煤,是鸡窝煤,用途不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缺乏开发价值,致使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要开发古叙矿区,首先得改善矿区煤质低劣的认知。135 队通过分析资料,认为川南煤田煤质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从区内以往的煤质资料发现,古叙矿区北翼的几个矿段都有几层煤是低硫高热值煤,可选性好,经洗选后硫分可降到1%左右。
这一发现得到了时任四川省煤管局总工程师的认可,他高兴地说:“古叙矿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同筠连矿区差不多,都是30多亿吨,而且煤炭质量好,低硫无烟煤的用途与高硫无烟煤是大不一样的,高硫煤只能做燃料,低硫无烟煤不单是优质燃料,还可做化工原料,用途广。你们可以选个题目对矿区煤炭质量好好研究研究,认真考虑下一步工作。”
随即,135队上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四川省煤管局、泸州市政府,由三方批准共同立项出资开展课题研究《古叙矿区优质无烟煤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研究》。
135队接受任务后,于1992年4月展开工作,整个工作分为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分析与图件编制、文字报告编撰三个阶段,通过对矿区内各煤层全面系统的研究,统一了全区的煤层编号,找寻了各煤层煤质特征、变化规律、工艺性能和优质煤的分布范围,运用不同方法预算了不同煤质级别的资源量。
1993年4月,135队提交报告送审稿。该成果表明,在矿区的35亿吨煤炭资源中,优质煤大于60%,高硫煤仅约20%,其余为中等硫分煤,从而查明了古叙矿区煤炭质量的真实面貌,古叙矿区都是劣质煤的不良形象从此得到改变。
1993年8月,该课题通过由四川省煤管局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的鉴定,并荣获四川省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为川南能源资源基地开发建设提供地质依据,促使古叙矿区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之中,加速了古叙矿区煤炭资源开发。
之后,135队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具体实施了四川高硫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调查项目。该项目先期分为四川高硫煤炭资源调查、四川高硫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调查和四川高硫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等3个子项目进行,在完成子课题的基础上汇编完成。
2000年以来,古叙矿区地质勘查工作进度显著加快。135 队先后完成了四川省叙永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河坝矿段煤炭资源普查、四川省古蔺县岔角滩井田 (北段) 煤炭资源延伸地质勘探、四川省古蔺县古叙矿区象顶井田石屏二矿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四川省叙永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两河矿段煤炭资源普查等项目,查明煤炭资源量25亿吨,硫铁矿15亿吨,煤层气150亿立方米,对区内地质、煤质等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投资组建的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古叙矿区投建煤矿3个,筹建煤矿11个。2017年,135队出资入股大地投资公司获得古叙矿区大村矿权12%的股权。为缓解省内及成渝地区能源需求矛盾,盘活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的探矿权资产和蜀道集团的叙大铁路存量资产,2022年8月10日,大地投资公司、四川蜀道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古蔺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大村井田煤炭资源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尽快建井投产。
20世纪90年代初,煤田勘探队伍步入寒冬,135队面临“断奶绝粮”窘境,最困难时全队 300多人无班可上。
想起当年的情形,时任队长潘广海还记忆犹新:“当时,队上突然就没活了。队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职工就业问题,譬如成立多种经营公司,开办小卖部、印刷厂、纺织厂、预制厂、化工厂、糖果厂等网点安置职工,但还是解决不了职工全员上岗的问题,只得鼓励待岗职工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许多职工以卖馒头、摆地摊、蹬三轮、搞搬运等方式自谋出路,大批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待岗,甚至部分流失。那是135队最难的时候,是135队的至暗时刻。”
“队上再困难也不能把问题推到职工身上。”潘广海继续说道。1995年前后,135队调整机构设置,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成立实体公司,逐渐摸索出一条以地质主业为立足点,以工程勘测考察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实现从单一的煤田勘探到多业务领域的跨越发展。现在,135队慢慢的变成为了一支综合型、科技型地勘单位。
“四川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大省,主动服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建设是作为公益性地质队当仁不让的使命担当,每每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后,135队都积极主动承担大量公益性、应急地质工作,如三峡库区塌岸、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泸县地震等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抢险及勘查设计与施工治理工作。”135队党委副书记、队长戴敬儒介绍。
经过多年发展,135队可提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一条龙服务。2007年,叙永县后山镇天台山危岩爆破排危除险工程被称为“西南危岩第一爆”;汶川县水磨镇牛塘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被列为四川省2012年度“一号”地灾项目,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主编的《地质灾害拦石墙工程设计规范》已出版发行;参编《地质灾害风险损失测算技术指南》等行业规范。
135队现加挂泸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一大队、泸州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牌子,这既体现了135队全力支持驻地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担当,也是融入地方、回馈社会的应有之义。数年来,135 队多次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避险,其中“古蔺县椒园镇回营小学滑坡”被自然资源部列为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古蔺县金兰大道加油站后山崩塌”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八大典型成功避险工程范例。与郎酒厂签订《地质灾害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郎酒新旧厂区及10公里连接带的地灾防治体系构建、预警监测、规划治理以及厂区地下水监测等工作,基于“地质管家”似的技术支撑,保证了郎酒厂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
“党的十八大之后,许多地勘单位都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全力发展地质服务业,我们也在不断朝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着力,尽管这几年正在使劲赶,也在新兴地质方面做了一些业绩,但还远远不足。”戴敬儒继续说道。
2011年,承担的叙永县落卜片区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立项设计是全国第一批(当时四川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示范项目;2018年承担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多要素地质调查项目的最终成果被评为优秀级,编制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山水林田湖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为成都市东进发展、龙泉山开发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生态地球化学基础指导;承担长江流域-龙马潭区全域河流水质日常监测任务,协助政府加强日常管理;参与编制泸州市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泸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和《泸州市重大ECO重要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承担的“合江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房地合一不动产测绘及权籍调查”荣获2021年四川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金奖并获2022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野外综合地勘单位。研发并申请了《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专利,全面深入服务于区域生态发展。
醉美泸州、安逸四川的建设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技术支撑。当前和未来,135队将继续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双碳”引领,产业布局围绕政府产业体系、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从传统地质勘查拓展到废弃矿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修复等领域调整,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135队是一支有着70年历史的老地质队,虽然队部经十余次大搬迁,队名十余次更改,但135队文化传承却持续不断、薪火相传。计划经济年代,老一辈135人把美好的青春留在朗朗天地之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壮丽的地勘事业,以天为被、地为床,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书写了致力煤田勘探、以矿报国的万丈豪情和丰功伟绩;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煤炭产业体系调整,135人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毅然投身市场经济大潮,面对挫折、失败以“宁肯我辛苦,振兴一三五”的气概砥砺前行;进入21世纪,135人以厚重的历史和积淀为基础,春风化雨、奋勇争先,形成了“传承创新、求实奋进”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敢立潮头谋未来的腾飞和辉煌。
在这些文化传承和感召下,一代代135人几经摸索形成了一套契合自身实际、惠及全队干部职员的管理模式,就是坚持“人企共进”的发展理念,即集中全队力量同经营同管理,创造利润全员共享。正是始终秉持“人企共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135队才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135 人才得以安居乐业,取得了物质和精神双丰收。135队依靠积累修建了“地质人家”经济适用房,完成建队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让全队职工真正的完成了“居者有其房”的发展愿景。开发了吉甫苑、路易城邦、美地苑等楼盘,热情参加四川省泸县公共医疗卫生PPP项目。
多年来,135队先后被授予“大庆式企业”“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打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人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劳模、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当前,四川省地勘单位改革正在书写“后半篇”文章,135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四川省地质局的统一部署指挥下,把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机遇,坚守公益属性事业定位,持续做好区域性地质技术支撑服务,坚定科技发展强队信心,以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稳住阵脚、踔厉笃行,扎实推进全队高质量发展。
一支专门从事煤田勘探的地质队伍,在步入市场寒冬之际,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充分体现了现代地质人的风貌,坚信135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2月28日,《中国矿业报》“经典展示版”整版讲述四川省地质局135队的涅槃之路。(全文如下)
2月28日,《中国矿业报》“经典展示版”整版讲述四川省地质局135队的涅槃之路。(全文如下)
2月28日,《中国矿业报》“经典展示版”整版讲述四川省地质局135队的涅槃之路。(全文如下)
2月28日,《中国矿业报》“经典展示版”整版讲述四川省地质局135队的涅槃之路。(全文如下)